“建设大街东环所,建设大街东环所。”
“收到!收到!”
“东环路南边洗车店门口有垃圾,及时清理。”
“收到!马上处理。”
像往常一样,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环卫处副主任刘鸣巡查区内主干道的道路卫生,发现问题就用对讲机联系辖区负责人,尽快清理,保持街道的卫生整洁。

“我们每天白天都会把全区主要道路的卫生情况查看一遍,创建文明城市之后,咱们依然保持高水平的卫生标准,给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刘鸣边与记者说话边看着道路两旁,双眼就像是雷达扫射,专门发现有垃圾的地方。
不光是白天要巡查,每天凌晨,刘鸣都要在环卫工人打扫之前将全区的主要道路检查一遍,“主要是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发问题,比如说大车拉着建筑垃圾,在拐弯处和颠簸处容易遗撒渣土,影响道路通行,我们就得提前告诉辖区负责人,把垃圾处理好。”
这样查看一圈下来需要一个多小时,环卫工人凌晨4点开始打扫,刘鸣凌晨两三点钟就得起床,白天还要正常上班,下午5点半下班,一天工作10个小时,一个年轻人都吃不消,更何况已经55岁还患有高血压的刘鸣,但他却笑着说:“已经习惯了。”
1979年走上环卫工作岗位至今,已近40个年头,刘鸣从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成长为中层干部,从一名普通群众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担任过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下属的友谊路卫生管理处主任、清扫处主任、市容大队大队长、垃圾处理厂厂长、环卫处党支部书记等等,不管在哪个岗位,他都踏实工作,任劳任怨。

刘鸣是单位里有名的“拼命三郎”,每天早晨,刘鸣总是第一个到岗,傍晚最后一个离岗,从凌晨4点半开始到晚上9点,除了吃饭时间外,他一天全在责任区路上,要么清扫垃圾,要么做常规保洁。在长期工作实践中,他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清扫保洁经验,推广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7年7月的一天晚上,一场大暴雨袭击了港城,刘鸣深夜冒着倾盆大雨及时赶回厂里,和其他同事一起抡起铁锹挖泥刨土,确保排洪沟畅通无阻。由于天黑雨大,他不小心滑进了渗滤液池,恶臭粘稠的渗滤液立即粘满了他的全身,但他毫不在意,爬出来继续和同事们开展疏通排洪工作。
刘鸣刻苦钻研邢台环卫的先进管理经验,利用1个月的时间,坚持每天凌晨4点冒着严寒到一线去做调研,探索管理方法。紧接着于年前腊月十二又带领着部分考核员去邢台环卫进行现场交流学习,通过一周的学习,再结合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工作实际,他创新制定了《环卫作业质量标准和绩效考核办法》《卫生监督考核员管理办法》《环卫作业精细化管理标准》《道路组长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夯实了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这么多年来,刘鸣几乎没有休息过节假日,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无论是在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还是在各种“迎检”活动中,都可以看到他和环卫工人并肩作战的身影,“这都没什么,我们忙起来家里啥事也顾不上,同事们都是这样,家里人嘴上说几句,其实都挺支持我们工作的。”